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创近四年单季新高,广州第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近期中国银行给了我们2000万元的授信支持意向,还能走绿色审批通道快速提款,未来一年的资金周转不用发愁了!”广东旭龙物联徐龙平副总经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作为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广州金融业发展势头不减,对广州经济增长贡献不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9.8%。其中,三季度当季金融业增加值为574.09亿元,同比增速10.6%,创下2017年以来的单季新高。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广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市场主体注入不竭活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今年9月发布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广州连续八期进入该重要榜单,并在最新一期排名全球第21名,与首次进入该指数相比,排名上升16位。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企业喜提2000万信贷额度

前述广东旭龙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条码识别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有多项自主研发产品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其中出口业务占到了60%。

但国外疫情爆发后,该公司今年出口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积极拓展国内业务,目前已经与几大互联网巨头开始业务合作,但是资金周转比较吃力,按照我们往年从银行获得的不到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是应付不来的,于是我们找到了中国银行,他们非常支持,通过抵押贷加信用贷的方式,给了我们2000万元的授信支持,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需。”徐龙平告诉记者。

旭龙物联获得信贷的易得便捷,只是广州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广州地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1%。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贷款余额5.30万亿元,同比增长16.7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

资金“活水”丰沛,经济发展动力才会更强劲。据了解,广州市“获得信贷”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备受关注的普惠金融方面,广州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639.4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今年新增贷款为2445.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96.5亿元,以金融的力量稳住了市场主体。

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授信超174亿元成效初显

广州9月末贷款余额增速居五大城市首位,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效明显。一方面,对于人民银行专项支持资金的承接落实工作,广州抓紧抓实抓细。另一方面,广州及时出台落实金融支持配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除了人民银行专项支持资金政策下已投放的优惠利率贷款外,广州地区银行机构已实际发放了其他类型防疫复工专项贷款2200多亿元,各行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都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广州还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建立财政支持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每年在广州市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超过2亿元专项经费,对合作银行机构符合规定的上一年度不良贷款本金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该办法已于6月10日开始正式运行,截至10月25日,首批遴选的11家合作银行机构已授信超过174亿元,实际投放超过94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比例占90%以上,受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3400家。

建行广州分行普惠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刘例告诉记者,近年来,普惠金融越来越受重视,多项政策叠加助力,让金融活水更快更顺地注入给小微企业。“就拿广州今年年中推出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来说,银行发放小微信用贷款,一旦出现不良,广州市政府将给予不良贷款本金最高50%的资金补偿。此外,广州还有创业担保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等行业性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刘例介绍说,截至2020年9月末,广州建行普惠贷款余额超500亿元,三年增长五倍,累计投放超1300亿元。今年疫情以来,普惠贷款投放超50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投放133亿元,同比增速47%。

对于广州三季度金融业的良好势头,广东金融学院特约研究员吴非指出,一方面,广州市生产端回暖和需求端改善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驱动力。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市场稳定因素的增加,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消费市场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强化,外贸出口由负转正,同样也需要金融业的支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了32.5%和83.1%,这恰恰是广州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的表现。” 吴非认为。

另一方面,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逆周期思维强化了广州存贷余额的高速“双增”。居民出于逆周期理性思维,为预防风险,会强化自身的储蓄行为;而为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惠企财税金融政策,广州市也出台了《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广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等诸多政策,进一步撬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也强化了贷款余额的增长势头。

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FT账户试点有望扩大

与此同时,广州各项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淘通科技就享受到了金融创新带来的甜头。“以前如果我们境外业务增长有资金需求,我们只能通过追加注册资本的形式来补充流动资金,但电商业务有淡旺季,淡季的时候就会资金闲置,资金利用率不高又无法及时调回境内。现在有了农行FT资金池支持,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公司跨境业务的国际品牌已经新增了好几个,业务规模也计划从去年的3千万增加到1个亿。而且以前我们一个月要跑好几趟去各个单位提交资料,现在在公司里就可以实现境内外资金的调控,真是如虎添翼!”淘通科技孙副总裁对FT业务赞不绝口。

去年11月26日,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准首批银行复制推广FT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适用于境外、南沙及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注册的主体。截至8月末,南沙自贸片区内企业已累计开立FT账户903户,办理企业FT项下跨境结算约798亿元,向企业发放FT项下贷款超109亿元,开立FT项下涉外信用证7笔合计3792万美元。据了解,在总结南沙自由贸易(FT)账户试点经验基础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继续向人民银行总行争取扩大试点银行范围。

值得一提的还有,广州绿色金融改革试验不断走深走实。截至9月末,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90多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国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59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落实66条措施放大招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10月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决定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开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筹建工作,这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推动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重要金融工作举措,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9月份,广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推出66条具体措施。广州将在落实66条措施支持大湾区金融发展中放大招,除了广州期货交易所,还将全力推动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筹建工作,积极推进富卫人寿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和花城银行的设立工作,推进创兴银行在穗设立法人总部、上海保险交易所在广州设立南方总部并开展业务。

此外,《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有望近期推出实施。

展望未来,吴非认为,广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期,广东省强调要“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州市金融业的前景可期。另一方面,任何国内国际上的发达城市,随着经济发展成熟度的提升,经济结构会进一步优化。最突出的特点,高端服务业的占比会逐步增加,特别是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大概率会保持稳步递增的惯性,广州市也是如此。

数说:

*资金“活水”丰沛。截至9月末,广州地区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6.01%。其中各项存款余额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贷款余额5.30万亿元,同比增长16.73%,增速居五大城市第一位。

*保费收入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今年前9月,全市保费收入1187.5亿元,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3%,同比增长8.94%,快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

*抓紧借助资本市场改革东风,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截至9月末,广州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95家,其中今年新增15家。总市值约3.3万亿元,累计募资约4449亿元。

*小贷公司贷款余额295.4亿元。今年前9月累计发放贷款435.9万笔,累计投放规模429亿元。

林晓丽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苏俊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