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启动! 将决出95名羊城建筑工匠

用灰塑描绘“岭南春色”、混凝土砌出“岭南山墙”、模板搭建“幸福阶梯”……30日一早,位于花都区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项目安置区工程现场就热闹起来,广州市第五届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在此鸣锣开赛。

记者观察注意到,注重“传统”与“科技”,成为今年工匠擂台赛最大的亮点。岭南传统的灰塑技艺首次成为竞赛项目的同时,空中造楼机、3D打印建筑等最新的建筑科技也为建筑业向智慧化迈进指明了方向。

作为建筑产业强市,广州市历来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培育工作,自2016年开始,连续举办五届建筑工匠技能擂台赛,累计培养羊城建筑工匠约300名,并通过技能大赛培养了大批成熟的技能产业工人。

传统灰塑项目首上擂台

传承老祖宗的建筑智慧

今年的建筑工匠擂台赛在总结前四届擂台赛的基础上,在各区、大型施工企业开展了技能选拔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299名选手,代表28支队伍参赛。在项目设置上,工匠擂台赛再次推陈出新,设置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装配作业、灰塑、砌筑工、架子工、抹灰工、管道工、模板工等7个竞赛项目。

在本届擂台赛上,岭南特色、广府文化元素为大赛增添了别样韵味。

继去年的砖雕项目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今年首次成为竞赛项目。灰塑项目以“岭南春色”为主题,融合“木棉花”“锦鸡”“假山”“牡丹”图案,展现广东古建筑装饰艺术之美。

“灰塑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建筑智慧,使用灰塑建造的建筑既能防水又能透气,还能‘呼吸’!”担任灰塑项目裁判长的邵成村,被称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一,享有广东灰塑第一人的美誉。他指着桌上摆出了稻草、糯米、油、盐、糖,告诉记者:“灰塑就是用这些厨房里的原料,造出了几百年也不会损坏的历史建筑。”广州陈家祠的建筑上就有着3000多平方米的灰塑,吸引着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竞赛现场中,17名灰塑工匠手持毛笔,在墙面上快速勾画草图,不停地往底座上包灰,用手捋出形状,用灰匙轻压,而后着色上彩,精雕细琢,灰塑作品一次成型,像一个艺术家挥毫泼墨,极具观赏性。看着选手们身手不凡,邵成村颇为欣慰,他告诉记者,以前广东每个村都有近10个工匠能制作灰塑,但是现在全广东省也就100个工匠能做。他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够加入到传统工艺的保育中来。

记者还注意到,砌筑工竞赛题目也采用岭南特色建筑中的“镬耳墙”和“满洲窗”造型,生动再现了岭南传统建筑风情。

今年将决出95名工匠

让工匠精神“落地开花”

当前,装配式建筑以节能环保、缩短工期、节省材料的优势成为产业热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装配作业成为今年擂台赛最受关注的竞赛项目。7支队伍在10月29日率先比赛,每支队伍必须在一个小时内,由塔式起重机驾驶员在100多米的高空与地面起重信号工、构件装配人员密切配合,快速安装,分秒必争。

传统工种灰塑、砌筑工、架子工、抹灰工、管道工、模板工等项目今天同步比赛,每组选手都是从广州各区预赛选拔出来的能工巧匠。高手过招,毫厘之间决胜负,选手们都不敢懈怠,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最好手艺,展示高超技能,激烈角逐拼搏。据悉,本次擂台赛将产生95名羊城建筑工匠。

来自中建四局六公司广州分公司的赖邦军和郑通林,都已经有着近20年的抹灰经验,此前多次参加工匠擂台赛的他们也都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这次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在抹灰竞赛中取得更满意的成绩。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早早就完成了抹灰试题,受到了裁判员的好评。

中建五局三公司的80后砌筑高手小陈,虽然年纪轻轻,但也有9年的一线砌筑经验,早些时候他夺得了海珠区选拔赛砌筑项目的第二名。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技能擂台赛,但是看得出他还是信心满满,毫不怯场,虽然“镬耳墙”砌筑难度颇高,但是他还是很从容地完赛。“也不是吹牛,我平时工作中的砌筑作业都是‘免检产品’。”小陈悄悄告诉记者。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联合市总工会等相关部门以擂台赛为切入点,逐步拓宽覆盖,为广州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精湛技艺的建筑产业工人,逐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工人或羊城建筑工匠在广州落地扎根,促使工匠精神“落地开花”,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

展示科技魅力

赋能产业发展

除了比赛内容采用岭南文化元素,本届擂台赛还举办了建筑新科技展示和体验活动,展示20多项建筑行业最新硬核科技、特色产品和体验项目。活动广邀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14家单位在竞赛现场设台布展。

建筑“黑科技”亮点频出,令观展嘉宾大饱眼福。其中,中建四局自主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智能顶模系统被誉为“空中造楼机”,已被列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重点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广州西塔、深圳京基100均获得鲁班奖。中交四航局钢壳混凝土沉管智能制造,全过程数字化监控,并实时记录、统计、储存监测数据,替代人工操作,提质增效。中海达H S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具备测量精度高、处理效率高、成果多样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地形测绘、隧道工程、建筑BIM等领域。

中建二局还在现场展示了3D打印建筑,据了解,中建二局华南公司广东建设基地曾经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一栋约23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这也是世界上首例原位3D打印二层示范建筑,打印完成净用时不到60个小时。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技能竞赛和新科技展示相结合,碰撞出产业融合、创新赋能的“展会效应”,可以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文: 贾政

图、视频: 廖雪明

黄黛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