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广州市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梁智滨:技能 “后浪”载誉前行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粤工匠、全国技能手……今年22岁的梁智滨,此前凭借自己的高超砌筑技能已摘得了诸多的荣誉。11月24日,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广州市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技能成才”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图片来源广州市总工会

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是夺冠秘诀

2015年,刚刚接触砌筑项目不久的梁智滨,报名参加了学校技能节的砌筑项目比赛。比赛中,一位林姓师傅告诉了梁智滨“世界技能大赛”报名消息,建议他报名参赛。随后,在学校训练了10个月后,梁智滨2016年参加了在山东省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并拿下第二名,最终顺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

而后在国家集训队,梁智滨又先后经历了激烈的“10进5”“5进2”“2进1”车轮淘汰赛,最终获得代表中国出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最终,经过了为期4天的比赛,他夺下了砌筑项目冠军。至此,历时近两年,从广州到山东,再到阿联酋阿布扎比,这名从中国建筑之乡——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走出来的、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梁智滨,凭借高超的砌筑技术,站上了闪耀的世界舞台。

图片来源受访者

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是梁智滨在众多技能比赛中夺下好成绩的秘诀。2016年,当梁智滨的同学还在上专业理论课,学习有关测量、施工识图、制图、施工组织等知识的时候,他已经先大家一步,放弃休息和娱乐,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砌筑项目比赛的备战训练中。

“那时候,我们的课程安排是早上8点开始上课,12点下课。下午2点开始上课,3点40分下课。3点40分下课之后到晚上9点多这段课余时间,我基本都在训练。一开始是练习砌简单的直墙,砌一遍推倒,再砌一遍再推倒,循环反复,每天都一样,那10个月就是这样度过的。”

梁智滨还清楚地记得,距离全国选拔赛还有半个月的时候,他出现了连续性的反复发烧。为了不耽误正常的备战,每天,他只能先去医院看病,回来喝碗粥,再继续去训练。“这是我所热爱的,我不想因为自己病了,就不去训练。”

砌筑是个体力活,体力消耗比较大,还得有股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块砖重6斤,一个作品需要几百块砖,加起来就大概有近一吨重了。所以做砌筑肯定要吃苦,体力上要跟得上。”

从选手到老师,实现世赛砌筑项目金牌蝉联

生于中国建筑之乡湛江吴川,梁智滨家里的很多人都从事建筑行业,他从小就热爱砌砖。“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长城,还有那些古建筑,我就很喜欢。”他原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从学校毕业之后,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干活,也从事建筑工作。而他高超的砌筑技术改变了原本的人生规划,2018年他成了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土建实习指导老师。

从世赛选手到学校老师,面对这种身份的转变,一开始梁智滨是不适应的。“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情。作为选手,只要把作品做好就行。而当了老师,要给选手画图、出图纸、规划时间,还要全程去跟着他,要手把手去教他。”

有了世赛的实战经验,梁智滨的教学工作也更具有针对性。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工作中,他积极配合学校加快成果转化,将代表世界最高技能水平的世赛的技能人才标准及培养方法,转化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质量提升。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各级选拔赛中,他全程参与选手的选拔及训练,把所学所知、赛场经验等传授给选手们,倾心指导、时时陪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其所在学校砌筑项目的选手均入选国家集训队,并最终夺得金牌,实现了蝉联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的梦想。

争做知识型劳动者,未来报读本科学历教育

相比同龄人,年仅22岁的梁智滨已经收获了很多荣誉。作为90后的全国先进工作者。他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比如,世赛归来,他积极地把自己所参赛的经历经验分享给学生和选手,带动学生积极报名世赛。“学校的报名人数从之前的几十人增加到了100多人。”

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梁智滨也正在不断地加强学习,奋力前行。他鼓励像他一样的技术学校在读学生,要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主,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作为一名技能人才,他自己正在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大专。大专毕业之后,未来他还想继续深造。“读完大专,再读本科。我还想通过劳模本科班报读华南理工大学。”

与此同时,他心中还有一个远大的计划:未来,用自己手中的砖刀亲手建起一栋民宿。

文、图/ 邓潇丽

叶碧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