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环境更美了,海珠湿地新发现鞭檐犁头尖和美冠兰

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生态修复科考大赛决赛暨闭幕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怀士堂举行。200余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知名高校院所的师生、社会各界植物爱好者组成的参赛队伍代表,以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中山大学、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和来自港澳地区的嘉宾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据介绍,作为“全民科学家”项目的一次大胆尝试,海珠湿地、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联袂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生态科考修复大赛。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打造了一种科研和科普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培养了社会各界对植被生态恢复的理解,有效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大赛一共有来自广州、深圳、佛山、香港、澳门等地45支队伍354人进入初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师生、社会各界植物爱好者以及广大志愿者。前往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上千余人次,调查了221个群丛,全面涵盖了海珠湿地。参赛队伍基本上完成了调查任务,大多数都提交了水平颇高的调查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队伍都开展了自主选题的研究,研究方向涉及药物植物、入侵生物、浮游生物、昆虫、遥感监测等多方面,可以说是精彩纷呈。经过专家委员会对初赛调查报告的慎重评审,优中选优,评选出了前10名进入决赛。决赛通过现场汇报和答辩的形式,由权威专家组评选出特等奖(1队)、一等奖(2队)、二等奖(3队)、三等奖(4队),以及优秀奖(25队)。

经评委组认定,此次大赛发现了两种以往未被在海珠湿地记录到的新物种——鞭檐犁头尖和美冠兰。据资料记载,鞭檐犁头尖以往未有在广州主城区被发现的记录,而美冠兰作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此次科考发现在海珠湿地有零星分布。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彭少麟表示: “此次大赛一方面通过调查植被,为编研植被志做准备,为参与国际活动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通过赛事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湿地生态建设事业。”彭少麟教授认为,海珠湿地经过八年的努力,不仅有良好的生态修复成效,还有服务功能,通过赛事梳理湿地植被状况,将有助于为接下来的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海珠湿地“公民科学家”项目涵盖物种调研、森林恢复、科研监测以及自然教育等相关工作,让民众深度参与自然科研项目并从中受教受益。

本次大赛将竞赛与植被科研项目相结合,以严谨的科学指导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充分挖掘和展示岭南垛基果林湿地魅力,恢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野性”,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湿地生态建设事业。此次活动作为践行湿地生态恢复理念的有效举措,为探索社会广泛参与的植被志编研新模式提供了示范样本。

廖靖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

赵小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