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广州资讯  资讯

灯光节现场观察: 文明赏灯,你与灯光一样美

自本月18日开幕以来,精彩的视频、靓图、报道,让十周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登上社交平台C位。而记者连日观察注意到,灯光节不但刷爆了广州市民的朋友圈,更刷出了广州市民文明的新高度。预约进场、有序排队、垃圾不落地、兢兢业业的志愿服务……与灯光一样,灯光节现场折射出的广州文明行为,也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城市美容师点赞灯光节:只留回忆,不留垃圾

在尽情感受绚丽灯光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市民游客都是一家老小齐齐前来赏灯,很多家庭都随手带着一个塑料袋来装垃圾,而场地沿线也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点。活动过后,当游客散尽,灯光节现场依旧干净整洁。

在花城广场,一位带着孩子来逛灯光节的年轻父亲用一个塑料袋,装着家人喝完的饮料瓶和用过的餐巾纸,正在寻找附近的垃圾桶。他告诉记者:“对我们来说,把我们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都是举手之劳。”

虽然随身带走垃圾只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每天工作花城广场的城市美容师来说,一件小事却让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环卫工人叶姐,每天灯光节结束都要与同事对花城广场进行保洁,她就发现这几年灯光节结束后,场地留下的垃圾越来越少,越来越多游客能做到“垃圾不落地”。作为一名城市美容师,她为灯光节点赞,也为广州市民的不断提升的文明点赞。

广州大型户外活动预约入场模式由广州国际灯光节首创

“请大家把预约链接打开,有序进场。”不到7点,已经提前预约的灯光节粉丝排起长长的队伍,安静地守在海心沙3号桥外,等待进场欣赏一场光影盛宴。

记者看到,3号桥门外排着两条长长的队伍,现场人流很大,但秩序井然。已经预约的观众打开预约成功界面等待检查进场,没有预约的游客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预约余下几天的进场名额,或绕行花城广场赏灯。白领小陈告诉记者,为了周末来看灯光节,他提前算好了日期,抢到了7点场的灯光秀名额。

经过灯光节、园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实践,“先预约、再进场”已经成为了广州市民参与大型活动习惯,少了最初的不解和抱怨,多了一份耐心和理解。据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黄皓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还在为灯光节人员过于聚集而苦恼。2018年,灯光节首创预约进场新模式,开创了开放式场地大型活动采取预约入场模式的先河,如今,预约入场已经成为市民参加各项活动的习惯,今年,预约系统还与“穗康码”绑定,实现了预约、防疫一步到位。

据记者了解,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色的民俗、适宜的气候、便捷高效的城市综合服务,为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州国际灯光节就是其中一个鲜活的例子,其不仅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上发挥作用,而且在公共安全管理的运作机制和标准化城市建设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

最早来,最晚走,有志愿者甚至没有完整看过一次灯光表演

一座城市的文明,少不了青年志愿者的默默奉献。100多名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不但为广州国际灯光节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也为灯光节顺利举行保驾护航。

下午5点,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梁同学和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姚同学,早早来到灯光节现场,顾不上吃晚饭,他们为晚上的表演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梁同学的主要工作是在海心沙3号作品“潮起之光”表演时维持秩序,确保演出安全;而姚同学则在6号作品“四季家园”处指引游客。这半个月来,这两位大三的学生在紧张课业之余,参与到灯光节的志愿服务中,耐心地为游客讲解游览线路、帮助游客找回丢失的耳机……每天5点前到,10点后才能离场,经常11点才能到学校,最早来、最晚走的他们,甚至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次灯光节表演。

除了青年学生志愿者,灯光节现场还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来自广州蓝天救援协会的队员。在每年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广州国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每晚站在灯光节的最前线,却无暇欣赏。在游人如织的广场,他们警惕的关注着每一个角落。有人擦伤,马上携急救包到达身边,精心处理;有人迷路、走失,马上化身导航员,为你指明方向;人流密集,马上就能组成人墙,疏导控流。

有他,有你,有我,灯光节更美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记者 贾政 苏韵桦

赵小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